傳統手工藝品
以長城沿線非遺資源為主的展覽。板塊主題為「長城腳下見匠心」,擬選取傳統手工藝精品,傳統美術、傳統技藝非遺精品。

蔚縣剪紙
蔚縣剪紙是河北省蔚縣地方傳統手工剪紙技藝,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。蔚縣剪紙源於明代,是一種風格獨特、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傳統民間藝術。清代末年,蔚縣剪紙工具改革,由”剪”變”刻”。20世紀初,蔚縣剪紙在構圖、造型和色彩上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,開創了獨具一格的民間剪紙新流派

易水石古硯
易水石古硯是與廣東端硯、安徽歙硯、甘肅洮硯齊名的四大高檔名硯之一,河北省當地著名的特色文化產品,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,是我國傳統的出口工藝品。
據史料記載,早在我國唐代,易州的奚超父子就繼承了祖敏的松煙制墨技術,並在易水終南山津水峪發現了「易水石古硯」。到五代時奚超之子奚廷珪被南唐皇帝授為「墨官」,並賜姓李,由易州遷居歙中,成了「徽墨」、「歙硯」的開山祖,後再入廣東端溪,成為我國制硯的鼻祖,而易硯也久盛不衰,故世有「北易南端」之說。
歷代為宮廷貢品,近代又做為省禮、國禮贈送相關人士及國際友人,無論是觀賞、收藏、實用、當做禮品都是極為難得的藝術珍品。

第什里風箏
第什里風箏為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,種類繁多,但以軟翅為主。軟翅風箏僅在翅膀上沿有骨架支撐,下面是軟性的布或絹等材料,適合製作禽鳥或者昆蟲,如鷹、蝴蝶、燕子、仙鶴、鳳凰、蜻蜓等等。第什里風箏經歷了100多年的發展經久不衰,已經達到了上百個品種。第什里風箏在傳統風箏製作工藝基礎上,吸收北京哈記風箏和天津魏記風箏的特點,已形成了自己的造型多變、艷麗美觀、飛行平穩和便於攜帶的四大獨特的藝術風格。

衡水內畫
衡水內畫是一種鼻煙壺內壁繪畫技藝,是中國獨有的民間工藝。主要分布在河北衡水市及其周邊地區。衡水內畫把國畫的皴、擦、染、點、勾、撕等技法引入內畫。衡水內畫立意深邃,構圖嚴謹,線描技法豐富,設色協調精潤,書畫並茂,雅俗共賞,深為世人所重。 其作品豪爽奔放,富有詩情畫意,肖像著色清淡,層次分明,富有質感。

武強年畫
是流行於冀中平原的一種特殊的年俗裝飾品,在中國傳統民間文化中佔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,在民族藝術百花園中獨樹一幟。千百年來,每逢歲末,中國各地很多地方都有張貼年畫、對聯的習俗,以祝願新的一年驅邪消災、迎祥納福。年畫因每年年底更換或張貼後供一年欣賞之用,故稱「年畫」。武強年畫因產地在河北省的武強縣而得名。
武強年畫的起源可上溯到宋元時期,在明朝永樂年間形成規模,清朝康熙、嘉慶年間達到鼎盛。武強年畫製作全部為手工工藝,採用木版水色套印而成。武強年畫色彩明快,線條粗獷,構圖飽滿,造型誇張,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,世世代代深受廣大群眾喜愛。

侯店毛筆
侯店毛筆產於河北省衡水市侯店村,古稱蒙筆,又稱”蒙恬精筆”、”侯筆”,古稱象筆。是歷史悠久的特色傳統手工藝品。筆長桿硬,剛柔相濟,含墨飽滿而不滴,行筆流暢而不滯。主要產於”衡水毛筆之鄉”桃城區侯店村,品種多達二百七十多種。

蘆葦畫
蘆葦畫是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精品的一朵奇葩,整個畫面80%為蘆葦自然色差,20%左右用熨燙碳化而成。蘆葦畫的創作是中國傳統工藝與現代裝飾藝術相結合的結晶,體現了繼承與創新的統一,傳統與現代的統一,東方藝術與西方藝術的統一,表現出獨特的藝術內涵。它的畫面本色天然,色澤淡雅樸素,具有濃厚的水鄉特色